“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;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這樣寫到,幾千年來,人們對金錢的追逐深入骨髓。 但很少有人知道,人在追求錢的同時,錢也在苦苦地尋找著自己心儀的主人。馮侖在《野蠻生長》一書中提出:錢是有腳的,有性格的,也是有嗅覺的。是的,錢用自己的腳在不停地跑,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。
錢有三種顯著的性格:
首先,錢是流動的
全球幾大金融中心的收盤、開盤時間幾乎首尾相接,股市、期市、匯市的報價閃爍不停,多如天文數字的錢就在其間川流不息、不舍晝夜。
進一步來看,凡是有物流的地方,都伴隨著錢的流動。還有一種所謂的游資(HotMoney),整天不務正業,專門滿世界亂跑。所以說,錢喜歡流動,錢是水做的。
其次,錢是膽小的
錢是最缺乏安全感的東西,一旦風吹草動、局勢不穩,錢就會奪路而逃,不顧一切地逃,哪怕封死跌停板。各地政府不遺余力地宣傳當地的投資軟環境,就是為了給予錢一種安全感,吸引錢流到自己這里來。
再其次,錢是貪婪的,錢要求不斷地自我增值
追逐利潤是資本的天性,也就是錢的天性。死守是守不住錢的,哪怕我們用很多層保險箱把錢鎖起來,錢也會在里邊悄悄地貶值。錢必須在運動中尋求增值,而要駕馭錢的運動,卻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。
錢是有性格的,這給我們帶來很重要的啟示。錢有自己的主見和喜好,我們想獲得錢,就不能強求,那樣很累,甚至可能觸犯刑律。
正確的做法應是,培養自已吸引錢的氣質,讓錢自投羅網。這就是“你不用去找錢,錢自己會來找你”的含義了吧。
問題是,“吸引錢的氣質”又是什么樣的呢?
一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
錢是流動的,但錢的流動并非雜亂無序,而是奉行著價值交換的原則。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可與外界進行交換的價值,才能吸引錢流向自己,所以我們要注重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。
二是要有誠信
因為錢是膽小的,所以錢樂于和講信用的人打交道。
缺少信用意味著可能讓錢有去無回。長期來看,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是難以成為富人的。一個存在誠信危機的國家也不可能成為富國。這正是郎咸平教授一直強調“信托責任”的原因。
三是要樂于與人分享
錢的增值歸根到底要靠人的經營,而“經濟人”都是理性的,需要有錢來作為驅動程序。俗話說“財散人聚,財聚人散”,如果人心散了,隊伍就不好帶,最終錢也必將散去。
人的氣質要與他所擁有的錢相稱,這是一條基本原理。據說,李嘉誠喜歡自己逛商場并且從不帶保鏢,而有一些暴發戶卻患有“廣場恐懼癥”,不敢去人多的地方。
突然中了彩票大獎的人,領獎時常常要戴著墨鏡和口罩,唯恐被人認出來。這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氣質還配不上這筆巨款。
事實上,我們也常見到因為彩票中獎而鬧得家破人亡的事例。而那些上了富豪榜的人,比如比爾·蓋茨、李嘉誠等,他們從不諱言自己有多少錢和賺了多少錢,大家也不會對他眼紅。
為什么?因為他的錢是有根基的,他有能力掌控這些錢。
羊奶行業的銷售精英們,錢的性格您掌握了嗎?愛她,請先了解她!